您现在的位置: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 >> 地学博览 >> 正文
中国科学家揭开神秘亿年蜻蜓化石之谜
中国科学家揭开神秘亿年蜻蜓化石之谜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25 16:44:06

  吉林大学博物馆有一块有亿年历史、中国国内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完整的蜻蜓化石。这只原本普通的蜻蜒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近日,中国古生物学家揭开了这只神秘蜻蜓的身世之谜。
  
据吉林新文化报报道,这个中国著名的蜻蜓化石是1958年由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张川波教授在辽宁省大城子发现的。由于保存得十分完整,蜻蜓化石一被发现,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目前此类蜻蜓仍然存在,该化石保存的完整性堪称中国之最。
  
据报道,据吉林大学博物馆续副馆长介绍说,这只蜻蜓属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类,整个热河生物群是一套含有火山岩的河、湖泊沉积岩。专家们据此推断,包括这只蜻蜒在内的许多生物是被突发性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覆没的。据介绍,该蜻蜓叫朝阳中国蜓,属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类,展开翅膀时宽约11.5厘米,长约8.5厘米,因被火山灰覆没而形成化石,虽然已经过去一亿多年,但这只蜻蜓看上去仍栩栩如生,连翅膀中的纹理和尾后的三根尾刺都清晰可见。
  
专家介绍说,当时辽西地区有大量的生物,包括各种鱼类、两栖类(如龟等)、爬行类(如各种类别的恐龙等)、鸟类(如世界著名的中华龙鸟、中国鸟、孔子鸟等)、早期哺乳类动物及大量无脊椎动物……但大约在1.4亿年前的一天,突然发生了强烈的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灰铺天盖地而来,掩埋了周围的一切生物。这只正在空中飞舞的蜻蜓遇到火山灰后立即死亡。“火山灰导致蜻蜓立即死亡,但没有烧坏它的身体和翅膀。死亡的蜻蜓被压在火山灰下面,与空气完全隔绝,处于一个还原环境,于是亿万年后形成了这个几近完美的蜻蜓化石。”

 

 
信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manager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矿业网甘肃有色白银院甘肃有色兰州院甘肃有色地勘局甘肃有色工勘院甘肃有色天水院中国地学网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有色网有色矿产网甘肃政府网甘肃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甘肃省地矿局地质资料馆有色信息网地质招标网
    主办: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复制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张火公路4公里处 电话:0936-8431863 邮编:734000
    ICP备案号: 陇ICP备10002573号

    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127号

    网站技术支持:元创网络工作室